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涪陵资讯] 涪陵已成为经济总量超千亿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查看8424 | 回复0 | 2019-10-16 11:5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场新貌 摄/胡建忠



  在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2000多年前曾是巴国都城,历来为州、郡、专区、地区、地级市治所,重庆直辖后设区至今,是闻名中外的“榨菜之乡”和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这里,就是涪陵。

  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在于此,“涪陵”之称由此而来。作为两江福地,涪陵是程朱理学发祥地之一,是全国革命老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涪陵榨菜和“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两大城市名片,其“三线建设”丰碑816地下核工程是目前已解密的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还有上亿年地质运动造就出的武陵山大裂谷等自然奇观。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涪陵丰厚底蕴,也让涪陵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大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初,涪陵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区,工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占比低。城区只有一条不能通车的窄小街道,文盲半文盲占70%以上。1949年,涪陵地区生产总值约0.38亿元,人均GDP只有55.3元,百废待兴。

  到1978年,涪陵地区生产总值约1.8亿元,比1949年翻了两番多。1978年,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涪陵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到1997年,涪陵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达到55.67亿元;人均GDP突破5000元,达到5139元。

  紧接着,重庆直辖又给涪陵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20余年来,涪陵的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从最初的“一三二”逐步向“二三一”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助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支出供给得到全面保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持续改善,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工业、建筑业等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连升三级;城镇化率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2018年,涪陵地区生产总值达1076.13亿元,首度跨越千亿元大关,成为主城区外经济总量首个超千亿的大区,总量排全市第4位。人均GDP向10万元迈进,达到92443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涪陵持续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涪陵区多数行业保持增长势头,实现GDP593.50亿元、可比增长8.6%、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209.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62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87亿元。

  回顾过去的发展历程,涪陵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着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抓高质量发展,以客观真实为标准、抓成绩反映,一个经济繁荣、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社会和谐、人民富足的新涪陵已经崛起,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不断增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涪陵人民生活由贫穷、温饱到逐步实现全面小康跨越式转变的70年。

  展望新时代,涪陵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接新使命、迎接新挑战。涪陵将以坚定的信心、充足的干劲、铿锵的步伐,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