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涪气的名义 探秘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的开发之路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盼盼)碧绿乌江逶迤北去,郁郁武陵群山绵延。对于以榨菜闻名的江城涪陵,如今又有了一张崭新的名片——页岩气。
2017年3月21日,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供气突破100亿方,并且预计今年年产能将达100亿方。具体来说,目前涪陵页岩气田日销售页岩气达1600万方,可以满足3200万户居民每日用气需求。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页岩油气开采技术是国际领先的。1979年,美国就开始大规模的开发页岩气,并且页岩气多大多埋藏在2000米以内的平原地带,少部分在丘陵地区,开采的条件便利。美国经过长年的发展,本土的天然气管线就长达近50万公里,同时美国天然气管道允许第三方准入,降低了前期投入和市场风险,而中国中国页岩气的生成条件和保存条件具有特殊性,实现技术国产化刻不容缓。
2014年3月,中石化率先取得页岩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涪陵页岩气田提前进入商业开发,中国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跟随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石化主办的“走进新国企——探秘清洁能源之旅”活动,通过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涪气”的名义,探访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的开发之路。
清晨,涪陵的空气格外清新,汽车沿着乌江上行来到涪陵页岩气的外输终端白涛集输站, 涪气通过集输站进入川东管道,输往华中华东等地,最远可达上海。“涪气”不仅滋养着涪陵这片山城,更是惠及到中国。国资委新闻中心外联处处长刘华曾感叹,如果是在阳光明媚的上海,早上打开灶台,做了一个很美味的煎蛋,但是一定想象不到这么漂亮的蓝色小火苗是来自两天前的重庆涪陵大山白涛集输站书送过来的。
中国页岩气开发的时间短,且开发难度也比领先世界的美国要大,所以实现技术的国产化是中国页岩气争气的必经之路。“目前,白涛集输站的设备和技术全部已经实现国产化”白涛集输站站长谭定勋介绍道,“突破了长水平段水平钻井完井、大型分段压裂等页岩气关键技术系列,实现了钻完井、测录井、压裂试气、环保4大工程技术的全部国产化。”技术实现国产化同时解决了经济可采性及开发成本的关键问题,最终惠及于民。
上午10点30分,记者来到涪陵页岩气公司礁石镇基地。一栋房子,一座山,山前还有带来“涪气”的页岩气平台。这里没有勘探的喧闹,更没有建设的凌乱,映入眼帘的便是安静的环境和干净的平台,“两静”的享受引起记者的注意,由此采访了周围的居民。
“中石化来了以后,不但给我们占地的补偿,更是给我们提供了工作的机会”楠木村居民罗远亮开心的说道,“除了钻井的时候会有噪声,现在是没有一点影响”记者还观察到平台周围种满了玉米等各种作物,也证明了中石化“涪气”的不与民争地的理念。
据了解,自气田开发建设以来,涪陵页岩气公司牢固树立“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的理念,着力推进气田科学、绿色、低碳发展。
2014年10月28日涪陵页岩气田平台实现人工和智能结合,第一次无人值守。记者了解到,页岩气田的整个流程采用的是数字化管理,使用BB公司先进的Askacd系统,目前通过自动化建设,基本上实现平台生产和工艺流程的远程监控、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生产报表的自动生成等自动化。“以前一个平台需要24个人监控,而现在只需3个人。”负责人介绍道,“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高产高效、智慧开发。”
根据中国页岩气“十三五”规划:全面突破海相页岩气效益开发技术,产量大幅增长,力争2020年页岩气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这一艰巨任务的完成需要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开发能力,也离不开国家的具体支持。
目前,涪陵页岩气田累计建成70亿方产能,产销量突破100亿方,在页岩勘探开发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在推动页岩气产业发展上具备承担更大责任的能力,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巴山渝水谱写了一曲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华彩篇章。 |